杏彩体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东北师范大学组团以协同聚资源,以协同促发展,依托东北师范大学“U-G-S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了具有东师组团特色的“大学(1U+MU+NU)—地方政府(NGI+NGII+NGIII)—中小学校(1S+MS+NS)”三位一体“U-G-S”师范教育协同提质共同体,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独特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组团帮扶工作以1+M校优势特色精准对接制约每所N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以项目制实施为驱动,着力提升N校自身造血能力。一是“大组团+小组团”“齿轮传动式”帮扶。组团建立1+M校共同支持N校的大组团及M校与N校对口帮扶的小组团,形成多校帮扶一校、一校帮扶一校、一校帮扶多校的立体式帮扶样态,多主体协同、多维度协同,实现“齿轮传动式”帮扶。二是“组团共性项目+N校个性项目”多元化帮扶。组团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整合协同提质计划帮扶任务,设置21个帮扶项目,其性需求项目5项,N校个性需求项目16项,通过大组团共同支持、小组团重点支持杏彩体育、组团外开放支持等方式实现多元化帮扶,最优化补足N校短板。三是“组团运行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共享平台”智慧型帮扶。组团自主设计研发“高质量、集成化、智慧型”集成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突破帮扶时空界限,密切组团交流合作、助力资源协同共享、优化成果宣传展示,实现智慧型帮扶。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涵盖组团7所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成果、优质案例”等资源,实现了师范教育专业全覆盖、课程类型全覆盖,有效破解资源单向输出与输入的帮扶壁垒,促进组团优质资源多元共享,提升组团帮扶成效。
围绕21个帮扶项目,组团内各校纷纷认领相关任务,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帮扶工作。
哈尔滨师范大学牵头负责组团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协同东北师范大学共接收N校的108名本科生。基于“东西联动·融合发展”的联合培养机制,将联合培养学生编入行知实验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邀请组团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高夯教授、史宁中教授为联合培养学生开设专题报告,把师德养成教育贯穿联合培养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卓越成长。从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三个维度,依托文博馆、游寿纪念馆、动植物标本馆及各学院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等校本资源,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育人全过程,助力边疆教育高质量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牵头负责组团优质课程培育项目,组建专家指导团队精准实施“点对点”沟通机制,聚焦20门提质课程建立“一课一策”帮扶任务清单,6次派出专家开展实地教研,促进教师反思性实践,积极联通异地同步课堂,高质量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内容迭代更新和教学模式创新,有效发挥协同提质“长板效应”。
浙江师范大学牵头负责伊犁师大物理学科专业提质项目,坚持团队协同、项目共研,打造学科专业建设共同体,积极助推伊犁师范大学物理学科专业整体提质发展,助力新疆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成立学院负责人牵头、知名学者为主体的专家团队,聚焦双方的优势特色,细化提质项目任务分解为15个子项,明确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安排专项配套资金,确保项目落实到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赴伊犁师大指导物理学科建设,开展线次。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赴伊犁师大支教,通过开设公开课、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等形式,积极与伊犁师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和物理学科专业建设杏彩体育。
白城师范学院锚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形成“1+N”辐射式的项目板块,建立项目联动“内循环”、项目延伸“外循环”、组团高校“大循环”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吉林西部大中小一体化教师素养提升平台”,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有效衔接,擦亮学校师范教育“底色”。
牡丹江师范学院聚焦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和教师教育特色发展,依托组团10个建设项目,实施乡村教育特色化、师范教育信息化和教师能力专业化“三化”工程,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10个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考察。获批“教育部院校设置更名大学建设单位”。
伊犁师范大学依托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推进内涵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提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拓展,科学研究水平取得新突破。伊犁师范大学联合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协同提升工作机制,发挥不同学校学科、人才等优势,促进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显著提升了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